
历史上的南京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科举考试的中心,众多的古老地名就像活化石一样,见证了南京的科举文化历程。这些科举地名中,文科举地名共有十六处,而武科举地名仅有四处。
文科举相关的地名有:夫子庙、文德桥、四牌楼、三牌楼、成贤街、平江府路、贡院街、龙门街、状元境巷、上江考棚巷、下江考棚巷等。其中,“状元境巷”在南京的历史中显得尤为突出。许多人认为这里曾是秦桧府第所在地,传说中秦桧父子都曾在此状元。由于秦桧的人品问题,人们避免提及他的姓氏,而直接称此地为“状元境”。但也有的历史学者认为这里与秦桧无关,而是因明清时期前往江南贡院赶考的考生在此购书讨彩头而得名。南京还有秦状元里、朱状元巷、焦状元巷等与历史上的状元有关的地名。
除了这些与状元相关的地名,还有其他如沈举人巷等与举人有关的地名。沈举人巷是明代举人沈九思的故居,因他讲学桃李满园,受到学生的尊敬而得名。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则是明清时期安徽和江苏学子的预试考场所在地。
与文科举相比,武科举的地名则显得较为稀少。在南京的地名中,武科举的地名仅有四处。其中包括演武厅,这是明代武科举考试的地方;还有武学堂,据《江宁府志》记载,这是专门教授兵家子弟及武臣子弟的地方。还有与新街口南闹市区三元巷相关的武举状元尹凤的传说。尹凤曾在武试中连中三元,他的住处因此得名三元巷。然而尽管出了武状元尹凤这样的杰出人物三元巷并未因此而繁荣起来像其他的地名那样被人熟知和传播。其他的武科举地名还包括科巷等。这些地名见证了南京历史上的武科举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文化特色。这些地名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人们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