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座让人向往、流连忘返的城市,其魅力在于细微之处所展现的精神和韵味。年终之际,我们回顾上海在软实力提升方面的努力,从一座公园、一条河流、一个村庄和一杯咖啡的变化中,见证了上海打造城市的新格局。本文将重点关注上海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上海文化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该公园建于上海会原址之上,于2017年启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区进行建设。为了让市民尽快享受到公园的建设成果,北区率先开放,而整个公园的主体建设将于2023年底完成,预计在2024年实现全园开放。
公园内设有七大主题园区,其中生态涵养据了最大的面积,拥有三万棵高大乔木的密集分布。除此之外,公园还拥有国内首座国际一级标准永久性马术赛馆,以及上海市区唯一一座高达48米的“双子山”。这些设施共同构成了上海文化公园的丰富景观。
在北区率先开放的景观中,申园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处。它呈现了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的格局,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步入申园,亭台楼阁映入眼帘,耳边传来潺潺水声,仿佛瞬间穿越到大都市之外的江南之境。园中八景,每一景都意韵深远,令人陶醉。
除了申园之外,上海文化公园还保留了会四个场馆,并进行改造升级。这些场馆被打造成为文化教育、展览展示的新空间,继续承载着的记忆。
作为公园的一大标志性景观,“双子山”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它的由来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钢铁厂的历程密切相关。如今,这座由两座高度不等的山体组成的景观已经初具雏形,最高峰已长到36米,预计明年完成建设。
上海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获得感、幸福感的不竭源泉。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的人均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绿地、林带、口袋公园等不断增添着城市的“绿意”。
这座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园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演绎。它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展示了文化融合创新的成果,成为市民欢聚共享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