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投档线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随着高考模式的改变,许多学校在设定投档线时,倾向于将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放入提前批、各类专项或单列代码等,而将热门专业放在主代码,这导致投档线呈现出一种扭曲的态势,对于真实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具备足够的参考价值。而那些踏实招生的院校则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有些吃亏。
近期,易度发布了2025年版江苏高考录取难度排名,揭示了江苏各高校的录取情况。该排名综合考虑了所有批次、代码、招生人数、报考人数、批次线、录取位次差等因素,并基于模型计算出整体生源情况。这一排名可能与单一的主代码投档线存在偏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录取难度排名仅代表江苏的情况,因为不同省份的专业投放、批次、计划数等都有所不同。
排名前十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北大医学部等。南大在排名中仅位居第13名,但如果排除医学院,其排名会有所上升。一些高校的医学院/校区被单独作为院校代码参与排序,这也反映了招生策略的差异。
以浙大为例,其在江苏的招生渠道多样化,包括普通批、强基计划、综合评价、运动员等。从普通批招生情况来看,浙大投放的专业以工科试验班、图灵班、巴德年班等为主,这些热门专业的投放可能也是其排名靠前的原因之一。
南大的招生策略在过去几年相对较为保守,可能与其自身的定位有关。但今年南大已经推出了新的招生策略,例如本研班等,值得观察其效果。
一些学校的招生策略导致录取分数与专业实力出现偏差。例如,一些学校的冷门专业分数甚至超过了差不多档次院校的信息类专业。在选校时,除了关注学校的整体排名,还需要考虑心仪专业所属的学科评估、一流建设学科情况、行业就业声誉以及保研等因素。
高考投档线只是选校参考之一,并不能完全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专业实力。在选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学科评估、一流建设学科情况、行业就业声誉等,以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易度的江苏高考录取难度排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但具体选校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