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宅家,心情难免压抑。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上学又该如何消磨时光呢?王睿的父亲为女儿的前途感到焦虑。王睿的命运因一次住院经历而发生了转折。在省城住院期间,她接触到了乒乓球教练周再行和郭西京,他们鼓励她振作起来,建议她康复后投身乒乓球运动。
乒乓球成为了王睿的新起点。2009年10月,17岁的她如愿加入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初入球队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让她忘记了自身的残疾和自卑。虽然训练艰辛,甚至因高强度训练引发“幻肢痛”,但她依然坚持着,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2010年,王睿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奖牌——省运会铜牌,这让她离冠军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从那时起,她变得更加懂事,更加珍惜每一次训练和比赛的机会。
谈及继母,王睿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她坦言自己从小缺乏安全感,对别人的言语格外敏感。倔强的她,即便知道错了也不肯认错。她用第一次获得的奖金为继母购买了一套保暖,以此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感激之情。
王睿深知父母种植木耳的艰辛,潮湿的环境让他们的关节备受折磨。她表示将来要多挣钱,让父母过上轻松的生活。面对身体上的残疾,她从不退缩。谈起假肢带来的不适,她坦然地假肢,露出截肢断面。虽然心痛父母的艰辛和自身的苦难,但她选择坚持。
备战残疾人会期间,王睿每天的训练时间超过八个小时。假肢与残肢的连接处常常磨得血肉模糊。即使教练心疼让她休息,她也只是简单消毒后继续坚持训练。她坚信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
在球场上,王睿像其他运动员一样拼搏。穿着假肢跑动不便的她,遇到难接的球仍会奋力扑救。即使摔倒在地,她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回到宿舍,她还会自我加练,锻炼手部灵活度和肌肉力量。她的体能令人惊叹,一口气能做二十多个俯卧撑。
和其他“90后”一样,王睿也有自己的偶像——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丁宁。她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