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国第35个助残日的脚步渐近,成都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于洛带古镇举行了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会场活动。
▲活动现场盛况
活动现场,一份名为《西部主要城市残疾人工作区域协作机制》的文件引人注目。这份文件中,成都与重庆、昆明、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等西部15座城市的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携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区域协作机制。这一机制旨在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增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并推动辅具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
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协作机制》详细规划了各城市残联的合作领域,包括就业促进、权益维护、辅具适配、康复救助以及人才培育等。各城市将共商、协作支撑,并围绕科技助残、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等主题定期研讨。
为了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增收,成都等城市将构建云端“美丽工坊”,整合各地的非遗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共同孵化出西部残疾人的文创IP。通过“直播+电商+文旅”等模式,推动传统技艺的市场化,建立残疾人文创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残疾人文化品牌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活动现场的精彩表演
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各城市将联合康复医学、特殊教育、文化体育、理论研究等领域的权威机构及单位,推动建设区域性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并共建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库。还将开展远程会诊、技术帮扶、事业研究等精准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在科技助残方面,《协作机制》强调支持助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组建联等方式,加强产业技术合作。推动建立区域性助残产品数据资源互通标准,探索制定西部助残产业协同发展指引,努力形成全链条的协作模式。
成都市残联的负责人表示,这次建立的西部区域协作机制突破了行政边界,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精准对接,为助残事业找到了“西部解法”。他们期待以此次协作为契机,共同解决残疾人就业难和康复资源分布不均等的问题。
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