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载音乐时,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无损音质与普通音质。无损音质通常只对会员开放,普通用户只能下载普通音质。既然存在收费,那么无损音质必然有其独特之处。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呢?
两者的压缩编码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常见的MP3、WMA、OGG等采用的是有损压缩技术。所谓有损压缩,就是通过降低音频的采样频率和比特率来减小文件大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音质。
两者的文件大小也有所不同。
普通的MP3、WMA等格式的单首歌曲占用空间大约在1M-5M之间。像APE和FLAC这样的无损音乐格式,单首歌曲的占用空间可能会达到几十兆,甚至超过百M。
比特率也有所不同。
比特率是指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即每秒钟传送多少个千位的信息。对于音乐来说,理论上比特率越高,音质越好。普通音乐如WMA通常是128kbps,而MP3则多为128、192或320kbps。无损音乐的比特率一般达到800-900kbps,传统CD甚至达到1411Kbps。采用无损压缩,音质表现最为出色。
音效表现也是两者之间的差异之一。
无损音乐的特点是在节奏之间,无论有无声音,其数据流动始终平稳。这使得耳机内的磁块震动平稳,发出的声音自然且真实。而MP3等采用有损压缩的格式,由于去除了人耳无法察觉的部分数据,导致磁块震动不自然,有时会产生毛刺的杂音。对于专业人士或听觉敏锐的人来说,两者之间的差异会比较明显。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听众来说,可能并不容易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听起来效果相差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