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蛐蛐的鸣标志着秋天的到来。古诗《国风豳风七月》中所描述的,与现今观察到的现象如出一辙。如今,即使住在高层住宅,家中偶尔也会出现蛐蛐的身影,令人好奇它们是如何攀登而上。
蛐蛐,正式名称为蟋蟀,具有出色的弹跳和飞行能力。它们可以飞越百米高度,轻松进入高层住宅。蛐蛐的出现可能与天气湿润有关,夏季的高温和充足雨水有助于提高蛐蛐卵的成活率。城市的绿地为蛐蛐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而城市绿化过程中较少使用农,也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蟋蟀通过摩擦翅膀发出鸣,只有雄性能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变化丰富,夜晚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其他,也是求偶的信号。当有其他进入其领域时,它会以威严而急促的鸣叫进行警告。
在野外,蛐蛐主要以嫩芽、嫩叶和根为食,属于害虫。它们还具有趋光性,可能会随着光源进入居民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蛐蛐对并无危害,也不会咬人。如果家现蛐蛐,可以利用其趋光性,用手电筒引导它们爬出角落,飞向室外。为防止它们再次入侵,建议市民封住空调管道口等容易忽略的洞口,并关好门窗。
作为一种古老的昆虫,蟋蟀已有至少1.4亿年的历史,自唐朝以来就是人们玩斗的对象。在老北京,斗蛐蛐是一项盛行的活动,分为上、中、下三等。如今,斗蟋蟀之风仅在部分城镇少量存在。玩蛐蛐虽属民间闲乐,但如果与金钱挂钩,则不宜过度推广。
每年听到蛐蛐的鸣,便让人联想起时光的流转,夏去秋来。
——本文作者:赵玉亚,渭南日报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