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我对音乐的热爱,那可谓是读书、观影并列的三大爱好之一。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经常在广播里聆听歌曲。那时,我的堂哥带来了一台时髦的双卡收录机,那是80年代的潮物。记得那时,总有些时髦的小青年,烫发、戴镜、穿着喇叭裤,嘴里叼着烟,扛着那台装着几节一号电池的收录机,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自得其乐。
磁带是听歌的一个重要载体。在90年代,磁带几乎成了音乐的硬通货,流行、摇滚、古典、国乐等各式音乐都可以在磁带上找到。我还记得自己会买一种空白磁带,然后用收录机翻录广播或别人磁带上的音乐,这其中的技巧可不少。有时候磁带不够,我还会把英语课文磁带拿来翻录成歌曲磁带,真是乐趣无穷。
虽然磁带有时会因绞入播放磁头而损坏,但80后的我已经无师自通,学会了修复磁带的方法。用剪刀剪掉破损的部分,用透明胶带将完好的两截粘好,再用铅笔轻轻卷入盒内,虽然少听了一段,但其他部分依旧畅通无阻。我的第一个随身听是磁带的爱华随身听,做工精细,价格昂贵。
随着时代的变迁,磁带逐渐被所取代。在2000年左右,CD成为了新的音乐载体。那个圆圆的、薄薄的可以记录一个多小时的音乐,而且音质更加丰富细腻。我从亲戚那里得到了一个SONY的CD随身听,用空白刻录了许多喜欢的歌曲,就这样度过了几年的美好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MP3随身听的出现又取代了CD随身听的位置。它小巧、节能,可以轻松放袋,而且无需磁带或,只需通过电脑将歌曲导入即可。这个银色的魅族MP3陪伴了我好几年。
智能手机的时代在2010年到来,手机不仅取代了随身听、数码相机,甚至取代了电脑和电视,成为我们随身携带的娱乐和工作工具。几英寸的屏幕连接了小小的我和广阔的世界。音乐最终以流媒体的形式出现在手机音乐软件中,存储在云端的数十万首歌曲都成了随时听取的宝库。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无限制地聆听老歌和新歌,各种语言、各种风格的歌曲应有尽有。
从大型的收录机到小小的磁带、CD、MP3随身听,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我经历了少年、青年到中年的时光。那些曾经感动我的歌曲至今依然是我珍贵的宝藏。那些尘封的磁带和CD静静地躺在柜子里,而我下载的MP3歌曲也保存在移动硬盘中。
音乐伴随我成长,歌曲咏唱人生。那些经典老歌能唤醒我的回忆,而那些永恒的音乐则激励、安慰、治愈我,成为我永远的伙伴和珍藏。无论何时何地,音乐都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