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阴历虽然常被混用,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关键区别。简单来说,农历是一种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特点的历法,而阴历则是一种纯粹的阴历,只依据月亮的周期来计算。阴历主要依据月亮的盈亏周期,即从新月到新月为一个月,一年通常为12个月,约354天。这种历法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符,因此每年会比阳历年少了约11天,导致季节漂移。
而农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二十四节气,以调和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差异。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段,每个节段约15天,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农历既考虑了月亮的周期,又兼顾了太阳的周期,使得农历年的长度与阳历年更加接近,从而保持了季节的相对稳定。
因此,农历可以看作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既包含了阴历的月亮周期,又通过二十四节气来调整季节,使得农历年更加符合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实际需求。而阴历则是一种纯粹的阴历,只按月亮周期计算,不考虑太阳周期的影响,导致季节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