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地壳中的贵金属浓度与地核相同,那么这些金属就不会显得如此珍贵。设想一下,你此刻就站在一个巨大的金矿之上。计算显示,地球上的黄金储量足以覆盖每一块土地,厚度达到50厘米。那么,为什么黄金如此稀缺,甚至成为珍贵的代名词呢?答案在于,大部分黄金都沉入了地球的核心,即使是技术高超的矿工也无法触及。
地球的结构并非主观臆测,而是经过科学探测得出的结果。前南斯拉夫学家莫霍洛维奇契在1910年发现波在地下约50公里处发生折射现象,由此推测地壳与更深层物质之间存在分界线。后来这个发现被确认为地幔的上边界。
到了1914年,德国学家古登堡又发现了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线。这两个重要的地质层面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其中海洋地壳相对更薄,而地壳则相对较厚。
接下来是地幔,它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最上层是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层,厚度达到大约2800公里,是地球结构中质量最大的部分。
最终,我们到达了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公里,包括外核、过渡层和内核。这里是地球的中心,也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外核主要由可流动的液态物质构成,的横波无法在这里传播。过渡层和内核则是由固态物质构成。
地核主要由铁、镍、铅、金、银、、钨等金属元素组成。以黄金为例,地球上99%的黄金都集中在这里。这是因为地球早期是一颗熔岩星球,重金属元素容易下沉,而较轻的元素则留在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重金属元素都到了地核及其附近。地质学家认为,地表上可开采的黄金量仅占地球黄金总量的极小部分。如果能够将地核的黄金提取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分到大量的黄金。
值得注意的是,地核部位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这里的物质平均密度很大,平均温度在5000℃左右,核心温度更是高达约6600℃,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出约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