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业绩基准2.5%什么意思

业绩基准2.5%什么意思

近日,随着银行股屡创新高,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关于公募是否调仓的猜测。据了解,《推动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要求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由于主动权益通常选择沪深300等代表性宽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而过去经理普遍低配银行、非银、公用事业等行业,因此市场猜测为了匹配业绩基准正在大量补仓这些行业。

对于经理来说,面临调仓还是调基准的选择时,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似乎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因为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熟悉的投资策略和与之匹配的研究体系、投资体系、风控体系。当业绩比较基准与自身投资策略不匹配时,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更符合逻辑。

格上的研究也显示,从行业资金流向来看,没有根据业绩比较基准调仓的迹象。资金继续流向超配行业,而非低配行业。中信建投的研究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近期仓位变动特征和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调仓的关联性并不大。

部分经理表示,他们并没有因为新的考核规则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他们认为,主要是银行股的低估值、高股息特征吸引了大资金的投资需求。随着经济复苏力度的增强,银行的业绩增长也比较强劲,这才是推动银行股近期创新高的原因。

一些经理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调仓的谨慎态度。他们认为,经理整体仍注重稳健,更多是结构优化而不是风格转向。而且,业绩比较基准的细则和考核方案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公募并没有那么大的驱动力现在就做调仓或者向指数靠拢。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在某些时段对公募的调仓动作有所预期,认为公募会去做这样的动作,从而引发一些抢跑现象。但实际上,市场在交易的是公募调仓的预期,而非现实。

综合来看,虽然《行动方案》要求经理更重视业绩比较基准,但经理在实际操作中更倾向于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而非实际调仓。他们在保持自身投资策略的连贯性和稳健性的也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投资策略的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更多内容建议下载21财经APP获取。


业绩基准2.5%什么意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