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谈及制壶名家时,常常会提到“紫砂七老,或是大亨、鸣远”等,但对于民国时期的制壶高手却鲜有人知。这些制壶名家的传世作品同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几位杰出制壶名家。
程寿珍(1857-1939)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名字,号“冰心道人”,是清时名家邵友廷的养子。他继承家学,擅长制作朴实基础的壶型,晚年仅制三种壶式:掇球、仿古、汉扁。其中掇球壶成为后世经典。其技艺曾在“万”和“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得殊荣。
陈光明(1859-1930),字匡庐,名润宝,籍贯金陵。他擅长制作玩具和果品,工艺精湛。中年以后随女儿前往上海,其器质朴雅古茂,格调高雅。其中所作之大石瓢更是给了景舟先生许多启发。
余国良(1874-1939)是无锡锡山人,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澂家制壶,制艺高超。其最为著名的是传炉壶,选泥优质,烧成火候绝佳。晚年定居蜀山,留下茗壶60把。
李宝珍(1888-1941)是余国良的徒弟,制壶技艺十分精良。其最著名的是“壶”,施艺精到,坚持制作高品质茶壶,即使生活贫困也不制作粗货谋生。
蒋燕亭(1890-1943)原名宏高,后改名燕廷、燕亭。他早随家学,善于仿制各种经典之作,作品古色古香。无论是仿制还是创新作品,均表现出极高的技艺水平。
汪宝根(1902-1954)号旭斋,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他曾在宜兴陶业紫砂公会筹备展品时,花费数十天制成“大东坡壶”与“三友壶”,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并获得优奖。
冯桂林(1907-1945)是民国时期紫砂艺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师从程寿珍、范大生等名家,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技艺精湛。其壶艺作品既有整体的完美气势,又在细部刻画上毫不含糊。
范大生,字绳武,是蜀山人士,擅长制作合菱、鱼化龙等壶。他的大生款印在当时极为有名。范家三代人均使用大生款印,皆为制壶高手。
这些民国时期的制壶名家,他们的技艺和作品都堪称一流。你有没有认识其中的一些人呢?如果有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讨论。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