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一种用普通中性笔制作“笔枪”的视频,其超高仿真度和易制作的特点引起了广大网友,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热烈追捧和模仿。“笔枪”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危险,已经有多起由于制作和使用“笔枪”而导致意外伤害的案例。
这些视频教程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几支中性笔和一些简单的零部件,就能制作出射程可达两米左右的“笔枪”,甚至可以轻易击倒塑料瓶或饮料罐。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表示担忧,担心孩子们在学校互相射击玩耍,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友反映自己的孩子有模仿视频中的行为,甚至有的孩子在家里拆解中性笔进行制作。这些视频教程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甚至有标签为军工的视频中,也出现了用中性笔、圆规等文具改装成“笔枪”、十字等危险物品的教程。
对于这种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笔枪”虽然不算是或非法改装,但如果孩子用它发射尖锐物品,仍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部分家长认为这类视频不宜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平台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此类视频的审核和传播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
针对这一现象,《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院教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研究中心副任海涛。任教授表示,引导未成年人将文具改造成“笔枪”的教程视频,应当定性为不良导向内容。这类视频以“创意手工”为包装,实质可能引导未成年人尝试制作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存在明显的社会风险和隐患。他还指出,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尚不成熟,容易形成认知偏差和错误的价值观。平台在审核“手工教学”类视频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界定标准,区分“创意DIY”与“危险”,并应采取技术界定方法和建立综合评估指标等方式进行精准审核。
“笔枪”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性,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避免传播不良导向内容。家长们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