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数位顺序表有什么作用

数位顺序表有什么作用

第四单元第2课时:万以内数的深度理解

一、教学背景及学生情况简述

本节课继续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建立在已掌握的计数单位“一”“十”“百”“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尽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比1000更大的数,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万以内的数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难点,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 知识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理解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自行表达数,从而理解数的意义。

2. 直观教学:借助数线模型、迪纳斯方块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意义,感受位值思想,深化对十进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数,深化对计数单位“万”的理解,明确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 通过在数线中找到数、观察迪纳斯方块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对大数的感知能力。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真实感受大数的意义,尝试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引入

1. 回顾生活中的大数实例,如兵马俑的数量、学校师生总数、长长度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理解数的意义,明确万以内数的组成和结构。

(二)知识迁移与数的表达

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8844这个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画图、写数字等方式表达出来。

2. 汇报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表达方式,明确小珠子的个数虽然相同,但是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

(三)借助数线感悟数的意义

1. 在数线上标出莲花山的高度大约1000米,然后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在数线上的位置。

2. 汇报交流学生的位置标注,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3. 通过观察总结提升,明确找到1000米这个标准的重要性。

(四)借助迪纳斯方块和数位顺序表感受十进制关系

1. 利用迪纳斯方块模型展示数字的变化过程,如从1到1000再到10000,感受十进制的关系。

2. 借助数位顺序表,将万放入数位顺序表中,明确万所在的数位及其与其他数位的关系。

3. 联系生活实例感受10000的实际意义,如10000粒大米、10000人的场景等。

四、课后活动

通过接力数数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如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等。


数位顺序表有什么作用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