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齐桓公的儿子叫齐什么公

齐桓公的儿子叫齐什么公

《公羊传》对鲁桓公的态度颇有微词,特别是在鲁桓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97年,天王驾崩后仅半年,邾国、牟国、葛国便前来朝聘。按《公羊传》的观点,“称某人而不称某君”,似乎在暗示三国地位较低,并非正式的诸侯国。邾国是曹姓小国,附庸于鲁国,位于山东邹城;牟国则是祝融的后代,位于山东莱芜东;葛国则是嬴姓小国,位于山东枣庄。对于这些的称呼,《公羊传》提出了不同的解读:“何以皆称人?因为鲁桓公行为不端,被贬为夷狄。”因此这些本来属于诸夏的被降格为夷狄。东汉学者何休认为,鲁桓公因行为不检点导致三个小国的责备,但它们却选择了顺从桓公,因此也被视为协助其,从而受到这样的贬称。

回顾鲁桓公的历史,他在前一年的冬天联合宋庄公、卫惠公和陈庄公攻打郑国,意图将郑厉公送回郑国。然而行动失败了。到了鲁桓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96年,鲁桓公与宋庄公、卫惠公和蔡桓侯在曹晤,再次计划攻打郑国。此次行动又增加了蔡国的参与。秋季,鲁桓公在攻打郑国后回到鲁国,举行了饮至之礼,这是一种在国君出行归来后慰劳从者的礼仪。

谈及卫国,其历史也颇为复杂。故事得从卫惠公的父亲卫宣公说起。卫宣公与庶母夷姜发生了不伦之恋。夷姜原本是卫庄公的妾,也即卫宣公的庶母。他们育有一子急子(或伋子),关于急子是否曾被立为太子则众说纷纭。卫宣公指派右公子担任急子的老师。右公子是卫国的一个,其由来并不清楚,有观点认为与“左右媵”有关。

随着急子长大,卫宣公打算为他娶齐国女子为妻。这位女子美丽非凡,卫宣公竟然自己娶了她,她就是著名的宣姜。宣姜为卫宣公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随后发生的事情颇为离奇,《左传》仅记载夷姜上吊,对于急子的命运却语焉不详。

宣姜联合自己的儿子公子朔急子,卫宣公因此欲杀急子。急子拒绝逃亡的建议,坚持重视父命。然而悲剧发生,公子寿代替急子赴死。急子的老师右公子和左公子失去了学生,因此对卫惠公产生怨恨。尽管公子朔最终成为卫惠公,但由于他在事件中的参与,两位老师转而支持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黔牟,并得到周庄王的支持。于是卫惠公至齐国。

宣姜本是卫宣公正室夫人的身份,“宣”字即是卫宣公的谥号。公子朔成为国君后,她的命运如何了呢?据传她被齐国嫁给了前夫的儿子、自己儿子的异父兄长昭伯(公子顽)。尽管昭伯反对这门婚事,《左传》仍记载了这段历史。宣姜与昭伯育有多个子女:包括齐子(可能是齐桓公的宠姬长卫姬)、卫戴公、卫文公以及宋桓公夫人和许穆夫人等五位儿女。


齐桓公的儿子叫齐什么公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