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奉贤区为了支持城郊自产自销的农户,设立了集中疏导点,使得原本占道设摊的农户得以合法经营,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
这一创新举措从最初的流动设摊,逐渐转变为固定的疏导点,呈现出自产自销的传统农贸市场的雏形。近年来,随着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自产自销与标准化菜场的结合,既满足了摊主和消费者的需求,也为现代农贸市场增添了一份传统烟火气。
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在奉贤区的正育嘉园农贸市场,自产自销的农户已经开始了他们的销售活动。这些农户在市场的北侧廊道地面上设摊,售卖着各种应季的蔬菜。相较于市场内其他农副食品摊位,这些自产自销区的摊位显得更为亲民和接地气。顾客们纷纷表示喜欢购买农户们种植的蔬菜,因为它们更加新鲜且价格实惠。
摊主们在这个限时开放的自产自销区里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摊位虽小,却五脏俱全,几个塑料袋、一个盘子便构成了他们的摊位。他们售卖的产品以蔬菜为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这些农户们表示,他们将自己家里吃不完的新鲜蔬菜带到市场出售,并不是每天都有新鲜的农产品供应。
正育嘉园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市场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允许周边自产自销的农户进入市场设摊,摊位数量在五六十个左右。这些摊位一般设在廊道地面上,并且不收取摊位费,目前自产自销的品种仅限于蔬菜类。而在市场的正常营业时间内,仍保留了一些自产自销区,这部分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除了市场内的自产自销区外,市场外的引导点也颇受欢迎。这些引导点的设立既缓解了“马路菜场”的管理压力,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有序的购物环境。在庄行镇步韵路的正源农贸市场对面设立的引导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搭建了新的雨棚和摊位,让摊主们告别了露天设摊的日子。这里的摊主们可以根据销售情况自行调整销售时间,销售的商品以时令蔬菜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农户自己培育的蔬菜苗和花卉苗。
这种自产自销与传统菜场的结合模式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居民们表示在这里可以方便地购买到新鲜的地产农产品,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对于摊主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平台让他们可以销售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同时也方便了居民们的购物需求。这种模式的出现也为解决“马路菜场”的管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了解奉贤区目前共有传统菜场46家在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的同时也在有序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每个菜场都会保留一定比例的自产自销摊位以满足周边农户的销售需求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方式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为城市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