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昆虫记隧蜂内容概括

昆虫记隧蜂内容概括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究竟哪一科的花最受昆虫欢迎呢?答案是菊科。而同样,昆虫中也有一个“花心”的,那就是蜜蜂科。这些发现都源于“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

在大城市中,人们往往忽视那些微小的昆虫,但它们与气候变化、人类行为息息相关。台风、持续高温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对昆虫的生存产生深远影响。而城市景观频繁更换花卉,也对昆虫的生存带来挑战。一些昆虫可能因为食物来源的突然改变而陷入困境,还有些昆虫的幼虫因花卉更迭而被遗弃。近十几年,丝带凤蝶在上海几乎绝迹,这可能是寄主植物减少、城市化和气温上升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昆虫对人类的生存也至关重要。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统计,全球87种主要粮食作物依赖传粉媒介获得产量,其中绝大多数传粉媒介是野生昆虫。那么,昆虫在上海的生活状况如何?它们又是如何与城市相互影响的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地球自然会与城市荒野工作室共同发起了“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该项目以上海为调查区域,通过公民科学的形式长期监测传粉昆虫,深入探究植物与传粉昆虫的互作关系。三年来,该项目吸引了1288名志愿者参与,他们记录了上海地区传粉昆虫的有效访花数据9995条,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在这个复杂的传粉网络中,一种昆虫可能访问上百种花,一种植物也可能吸引几百种昆虫。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后,拍摄昆虫访花的清晰照片,并上传至“生命观察biotracks”APP,从而汇集全上海范围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传粉昆虫访花行为记录。

根据志愿者的记录,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科)在94科440种开花植物上表现出极高的访花活跃度,尤其偏爱菊科、唇形科、蔷薇科、豆科植物,为传粉网络作出了巨大贡献。食蚜蝇科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它们具有鲜艳明亮的体色,部分具有拟态成蜜蜂的能力。

除了传粉昆虫的监测,该项目还引入了独栖蜂监测作为衡量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独栖蜂是蜂类中最庞大的类群之一,它们的栖息和活动习性复杂多变,对环境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在一个区域中,独栖蜂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独栖蜂有望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

上海已经打造了十几处蜂蝶花园,为传粉昆虫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也在不断探索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路径。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个项目,他们发现了身边未曾关注的小世界,也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和认知。

“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不仅为上海传粉昆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还激发了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展示了公众科学的力量和魅力。


昆虫记隧蜂内容概括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