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或许在选购新车时,除了关注外观、配置和动力性能外,可能还会向4S店的销售顾问询问一个关键问题:这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是否稳定?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车型,在高速稳定性方面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今天,我们重点来探讨一下,相比两厢车,三厢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稳定性如何。
当我们探讨这个话题时,我们在谈论的是什么?
车辆的稳定性并不仅仅是主观感受,而是与一种叫做“下压力”的物理现象密切相关。下压力是指将车辆向地面压的力量,下压力越大,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就越稳定。那么,两厢车和三厢车之间,谁的下压力更大呢?
车尾的构造至关重要
两厢车和三厢车最明显的外观区别就在于三厢车拥有一个“尾巴”,而两厢车则没有。让我们仔细分析三厢车在高速下的气流流动情况。
空气从车头流经引擎盖,再流向挡风玻璃,并继续沿车顶流动。关键在于,在三厢车车顶后方,存在一个向下的倾斜角度。当车辆以高速前进时,此处空气流动通道突然变大,导致空气流速降低,进而形成低压区域。
当车尾形成低压区域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该区域上方的空气会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这一原理类似于家用真空吸盘,当吸盘内部气压降低时,外部大气压会吸盘。由此,三厢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下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相比之下,两厢车由于没有“尾巴”,无法产生车尾低压区域。在相同速度下,两厢车的下压力通常会比三厢车小。理论上讲,三厢车在高速行驶时确实比两厢车更稳定。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
尽管理论分析得出三厢车比两厢车更稳定的结论,但对于普通家用轿车而言,这种差别在实际驾驶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呢?因为空气下压力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才会产生影响,而且速度越高,影响越大。在国内的道路条件下,能让下压力发挥作用的时机并不多见。即使在严格监控的高速公路上,最高时速也通常限制在120公里/小时。在这个速度下,空气带来的下压力影响微乎其微,基本上只是数据上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车辆(超跑和赛车除外)在高速下都会产生升力而非真正的下压力。侧面线条类似于飞机的机翼,这意味着车辆本身就具有产生升力的倾向。一些高性能的超跑和赛车会采用各种附加装置来尽量减少车辆的升力并产生真正的下压力,但这通常会带来超高的油耗和噪音,这是市售车型无法接受的。
三厢车确实在高速稳定性方面略胜于两厢车,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但您不必过分关注这一点,因为对于市售车型而言,影响高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车架、悬挂调校等机械方面。而两厢车在空间方面的优势也是三厢车无法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