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的故事:形、音、义的探索
李华
每一个汉字都蕴一个故事。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形、音、义三者的结合。如何讲解汉字的形体表意?汉字表音符号与意义之间有何关联?一个汉字能否同时拥有两个相反的意思?这些都是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解汉字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一、字形的故事
汉字的独特构形是其作为表意文字的重要标志。例如,“笔”字,由“竹字头”和“毛”两部分组成,直接呈现了毛笔的形象概念: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毛做的笔尖。再比如,“卡”字,由“上”和“下”两个字套合而成,表达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抽象概念。
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其表意性更多地浓缩在表意度高的部首中。比如,“目”字旁表示眼睛,而四字头“罒”则表示罗网。以“目”为构字成分组成的字,大多与眼睛相关,包括名词如“眉”,动词如“相”、“省”,以及形容词如“盲”、“睦”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这些汉字与部首“目”部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联想理解字义的演变,如“睦”字由“眼目和顺”引申为和睦的意义。
二、字音的世界
汉语中的一个方块字记录一个音节,这使得汉字学习成为一大难点。字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字。
通过“同源字”的概念,我们可以形象解读字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比如,“坐”和“座”,坐下的“坐”的对象是座位的“座”,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也有关联。类似的例子还有“秉”和“柄”,“畏”和“威”,“厅”和“听”等。
运用“右文说”理论,可以阐释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意义。以“青”为例,作声符的字如“清”、“睛”、“精”等,往往与清楚、细致等意义有关。
三、汉字的意义联系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汉字可能同时承担多种意义或词性。比如“把”,在“一把把把把住了”中就有4个意义和4个词性。
分析一个字兼具相反意义的情形,如“借”,既可以表示向图书馆借书,也可以表示借书给他人或借钱给人,这两个意义在动作方向上是相反的。
还有一些汉字,同一个形体、音同或音异,却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比如,“觉”,在好好睡一觉和大梦初觉中,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所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反。教师可以适当联系英语或其他语言中的相关例子,如英语的“借”既有lend也有borrow的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这种特性。
汉字的形、音、义是紧密结合的。教师在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上,应重视汉字故事的讲解,通过聚焦字形、读准字音、比较字义等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