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敞(作家,评论家)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凡例中提到:“此书主要聚焦于闺中之事,细致描绘女,而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则相对简洁。这并不是说作者描写不均,而是因为作者以曹公的眼光,将红楼视为他人生中的大观园。在这里,他可以畅游、抒感、避开世俗纷扰,为春天的逝去而流泪。在这个小楼里,他营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
◎书中的“大观园”,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就像“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中的对联在“大观园”中同样适用。例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情缘难偿总叹息”、“春恨秋悲皆自招,容颜为谁绽放”。
◎大观园的影子在小说第一回便已经出现。茫茫大士评价道:“虽然形态是个宝物,但还需要更多的刻画,使其更显珍贵。我将带你到一个富贵之地,那里充满诗意和礼仪,是繁华的花柳之地,温柔的富贵之乡。”这里所描述的,正是“大观园”。
◎大观园的再次提及,是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儿。她道:“即将有一件极其喜庆的事情发生,看似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荣。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切记‘盛筵必散’的俗语。”
◎大观园的建造始于小说第十六回,当时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脂砚斋在此处的批注揭示了建造大观园的重要性,这是全书的关键所在。为了自然流畅地展开情节,贾琏补充了一段话,说明建省亲别墅的初衷是出于“孝”,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这样既不显得突兀,也符合元春的谨严朴素形象。从写作角度看,没有省亲事就无法自然引出宝玉的乐园,而全书的主旨也便无法展开,无法讲述众多女子的故事。
◎在建造大观园的过程中,“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所花费的银子来源于甄家代收的贾家银子中的三万。剩余的两万用于购置花烛彩灯和各类帘帐。这笔费用的来源颇受关注。冯其庸指出,甄家接驾四次实则暗指曹寅。根据历史记载,曹寅曾四次接驾,这表明贾家和甄家是书中的两个实体,而大观园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
◎大观园的整体布局和筹划全靠一个名叫山子野的老人。从堆山凿池到起楼竖阁、种竹栽花,都有山子野的制度。贾蓉向贾琏汇报时,刚确定园址就立刻着手画图,仿佛这一切早已在山子野的心中。他无疑就是“太虚幻境”的化身。
◎曹公(伪托山子野)对大观园内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不仅各院名称、位置关系、花木所代表的人物性格都有周全的考虑,甚至连细小的细节都符合他全书的主旨和寓意。
◎大观园中的各处名称及位置在书中有时会有自相矛盾之处。这并非作者完全写实的手法,而是有意为之的写意园子。(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