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残酷底层物语:快手软件的乡村传奇》一文迅速在朋友圈及各大媒体间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认为快手的风格难以理解,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创造力、病态视频等概念被冠以快手之名。快手并未像许多其他应用那样采取公关手段回应这些观点。
尽管存在争议,快手却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飞速成长。如今,它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三亿大关,在众多应用中独树一帜。这也让快手获得了“隐形独角兽”的美誉。尽管有些人对快手的某些内容持有偏见,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优质平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用户。
最近,快手又低调推出了直播功能。在同城的视频信息流中,用户可以轻易找到直播内容。这些直播内容与快手本身的乡村气息紧密相连,没有像其他直播平台那样过于刻意分类,而是由用户自发创造。换句话说,快手的直播功能更像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现象,而非刻意为之的商业行为。
在国内的直播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许多知名的直播平台如熊猫tv、映客、一直播、花椒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苏宁也加入了直播的行列。各大新闻客户端也纷纷开通直播功能,可见竞争之激烈。
尽管快手的入场时间并不算早,但它的直播功能与其他平台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他直播平台倾向于专业化的路线,主播多为全职,拥有一定的垂直能力。而快手的直播则是由普通用户主导,主播和观众都来自UGC(用户生成内容),而非PGC(专业生产内容)。这使得快手的直播更贴近普通用户,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减少了商业因素的干扰。
快手的直播更像是其短视频内容的延伸,而非为了进入直播市场而特别推出的功能。这种无缝嵌入的内容形式使得快手的直播更加贴近用户,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不能单纯以农村市场的观点来看待快手。它的成功在于稳抓用户活跃度,吸引用户上传内容。直播功能一定程度上让普通用户敢于展现自己,为快手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库。快手也不依赖刷量来增长,而是依靠内容的吸引力。
快手的直播策略值得其他平台借鉴。它没有采取谄媚的态势跟从主流,而是在自身功能上进行创新。这种“不做加法”的理念使得快手的直播更符合“全民直播”的趋势。因为快手的用户较为广泛,创作门槛低,更容易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已经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占据霸主地位许久,而快手能从这些巨头的缝隙中成长起来,实属不易。现在来看,像快手这样接地气的应用不多了,我们不能仅仅用“农村”心态来局限它的发展。快手展现了个体力量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和团体能够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来,这是一个值得其他平台学习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