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橘子与柑子有何区别

橘子与柑子有何区别

柑橘的生理落果:果农的心头大事

柑橘种植过程中,果农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生理落果现象。从柑橘树绽放的第一朵小花开始,到最终满树金黄的果实,每一步都凝聚了果农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生理落果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许多果农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他们的经济收益。

柑橘的生理落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第一次生理落果和第二次生理落果。这两个时期的落果在时间、表现及成因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对果农来说,准确区分这两次生理落果,并了解应对措施,是减少落果、提高产量的关键。

一、柑橘第一次生理落果:带果柄的遗憾

第一次生理落果通常发生在谢花后的1-2周。此时的落果都带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果柄。这些带果柄的幼果纷纷从枝头飘落,数量众多,通常占总落果量的65%以上。这一现象像是一场壮烈的“牺牲”,让果农们措手不及。其主要成因在于激素调控失衡。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在幼果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激素含量不足时,就会导致花柄和枝条的结合部形成离层,幼果因此无法继续从树枝上获取养分,最终脱落。

二、柑橘第二次生理落果:无柄之果的挑战

与第一次不同,第二次生理落果的幼果是不带果柄的。它们直接从果蒂处与树枝分离,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离别”。这次落果虽然数量较少,但持续时间长,对产量也有一定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竞争。在柑橘生长过程中,树体的营养分配是关乎果实存亡的关键问题。当树体营养不足时,果实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落果。特别是在新梢生长旺盛的时期,它们对营养物质的争夺能力更强,使得幼果因营养不足而停止发育、脱落。

三、应对生理落果的五大要点

1. 时间节点:准确判断两次生理落果的时间,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果措施:在谢花后合理使用保果剂,如赤霉素、细胞素等,补充叶面营养,调节激素水平。

3. 施肥要点:根据树体状况科学施肥,满足柑橘生长所需营养,防止因营养不足引发落果。

4.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蓟马、蚜虫、灰霉病等病虫害,保护柑橘生长。

5. 夏梢管理:控制夏梢抽发,避免与幼果争夺养分。

四、气候与生理落果的关系

气候因素也是影响柑橘生理落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干旱或连续阴雨都可能引发落果。果农需关注天气预报,做好气候应对措施,如适时灌溉、排水等。

柑橘的生理落果是果农们的心头大事。通过了解两次生理落果的特点和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落果,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希望广大果农在未来的种植道路上,能够减少落果的困扰,收获更多的喜悦与希望。


橘子与柑子有何区别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