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世杰 文
“瞎儿,瞎儿,你真瞎了吗?我就在你身后呀!”
哎呀,这群孩子真是活泼好动,怎么这么调皮,竟然取笑人家?
哈哈,您误会了。听那欢声笑语,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玩一种名叫“摸瞎儿”的游戏呢!
“摸瞎儿”,也被大家叫做“摸瞎子”,是一款富有的游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玩。它承载着中原地区几代人的童年欢乐时光。
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或者更多,首先通过猜拳或者查数的方式,确定游戏的“主角”。然后,大家用柔软的长布条或小手绢、红领巾等物品蒙上他的双眼,使他陷入黑暗之中,俗称“瞎儿”。
游戏的基本规则很简单:在指定的范围内,比如教室、院子、小操场或者由粉笔圈定的地面,“瞎儿”需要通过各种动作,如跳跃、挥舞双臂等来捕捉其他的小朋友。有些地方也称之为“瞎子摸”。
游戏开始,通常“瞎儿”要在游戏场地中心区域转几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失去方向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而其他小朋友则会时而疾跑,时而唱儿歌,时而扮鬼脸,巧妙地躲避“瞎儿”。有时他们还会主动“攻击”,迅速冲到“瞎儿”身后,轻轻拍一下他的屁股或者摸一下后脑勺,然后迅速逃离。
如果“瞎儿”成功抓到其他小朋友,他就赢了,被抓的小朋友将接替他的位置,游戏重新开始。如果长时间无法抓到人,“瞎儿”可能会急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因为太想赢而急得哭了,大家都戏称他为“哭鼻子大王”。
玩“摸瞎儿”游戏时,还有两个重要的要求。一是“瞎儿”必须用“手”牢牢抓住别的小朋友才算胜利,仅仅蹭到或碰到他人,或者抓得不牢让对方逃脱都不算。有一次,小伙伴“卫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抓住了“付田”的松紧带裤子,“付田”拼命挣扎,“卫东”不甘示弱,最终成功把他的裤子拽了下来,引起大家的一片笑声。
二是如果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超出限定范围,即使“瞎儿”没有触碰到他,他也算输。有时小朋友会用计策来迷惑“瞎儿”,比如用衣服缠在木棍上让“瞎儿”抓,当“瞎儿”以为抓到时却发现是计策,非常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聪明的小朋友会摸索出一些游戏的“诀窍”,来增加胜利的几率。比如通过声音、动作来判断对方的位置,或者故意做出一些假动作来迷惑对方。这些策略需要适度使用,否则会被视为“耍赖皮”。
有一次我扮演“瞎儿”,由于激烈运动导致系着眼的小手绢松动,我凭借一丝光线很快一个伙伴,他对我准确的判断能力表示佩服。自此之后,我每次扮演“瞎儿”都会更加夸张地晃动头颅、挤眉弄眼,希望能再次出现类似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一旦内心产生取巧的念头,对游戏的投入度就会大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