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平年闰年名字怎么来的?原来是这样!

好的,我们来聊聊平年和闰年名字的由来。

“平年”和“闰年”的说法,其实并不是指年份本身有什么“性格”或者“命运”,而是源于历法中为了协调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2天)和日历年(我们通常使用的1年,是365天)之间时间差而设立的术语。

一个回归年比整整365天要多出大约将近四分之一天(约5小时48分46秒)。如果每年都按365天计算,那么过不了多久,我们庆祝的节气(如春分、秋分)就会慢慢漂移到错误的时间,这显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发明了“闰年”。

具体方法是:为了让日历年尽量接近回归年,人们规定,每四年中增加一天,这一天加在二月份,使得这一年的天数变成366天。这样的年份就叫做“闰年”,增加的那一天叫做“闰日”。

而那些没有增加这一天的年份,就是标准的365天,被称为“平年”。

“平”就是平实、普通的意思,指它是一年标准的长度;“闰”则是“额外”、“补充”的意思,指它在平年的基础上“闰”进了一天。这个命名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这两种年份在长度上的差异和调整方式,是历法设计者为了使人类的时间记录与天体运行规律保持一致而进行的巧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