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这个节日背后蕴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一、腊月的由来
说到腊八节,首先得了解什么是腊月。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腊月,其名称中的“腊”字与祭祀有关。在古代,“腊”、“蜡”、“猎”三字相通,都含有祭祀的含义。特别是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祭祀月——腊月,人们会将猎获的猎物用于祭祀大典。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有记载,人们在这个月里会举行腊祭,将各种珍贵的物品用作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腊月便成为了一个充满祭祀氛围的月份,而腊八节则是这个月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二、腊八节与腊八粥
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祭祀节日。一提到腊八节,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喝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俗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直到唐宋时期,腊八粥才成为腊八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一种是与佛教和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在修行过程中因饥饿昏倒在河边,被一位姑娘喂食杂粮粥后得以苏醒。为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将这一天称为“成道节”,并煮制腊八粥施舍给善男信女。在描绘北宋时期社会风土人情的《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关于腊八粥的记载。
腊八粥的原料丰富多样,包括各种米、豆、干果等。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除了,皇室和民间也逐渐有腊八煮粥的习惯。腊八粥的寓意繁多,民间的人们会在粥里放“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表达他们对家族繁荣的期望。
三、腊八节的其他习俗
除了喝腊八粥外,人们还会通过其他方式迎接腊八节。腊八节与祭祀活动紧密相关,因此人们还会举行祭祀祖先或天地的活动。驱疫活动也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这一行为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傩”即驱鬼除疫的活动。
在腊八节期间,蒜也是重要食物之一。人们会购买新鲜大蒜,将其泡在米醋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大蒜变得清脆可口,颜色翠绿透明,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小菜。
腊八节是由原先的祭祀活动演变为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是吃什么还是有什么活动,腊八节的到来都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兰玲. 腊八节[J]. 走向世界, 2018(04).
2. 吴正格. 腊字·腊八·腊月[J]. 寻根, 2016(02).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我们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