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参商的典故少于100字

参商的典故少于100字

德州位于京津之南、泰岳之北,自古以来便因其地理位置而声名显赫,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德州凭借漕运之便,成为全国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南来北往的船舶在此停泊检验,帆影点点,繁忙非凡。夜间的灯火辉煌,如同白昼,码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璀璨的玉带穿越德州,温润的运河水滋养着德州的文脉,促进了德州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个不足两万人口的小城,明朝时期便诞生了六十多名进士。自明朝至清朝中叶的300年间,德州涌现了254种著作,诞生了诸多佳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门八进士的卢家和一门六进士的田家。卢家的杰出代表卢见曾,就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号雅雨。他不仅是位勤劳干练、政绩卓著的,还是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历知洪雅知县、永平知府、亳州知府、江宁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性格高阔,不拘小节,形貌矮瘦,被称为“矮卢”。

他的著作丰富,包括《雅雨堂诗集》《雅雨新政》等八种128卷,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早年间学习王渔洋,擅长诗文,广交名士,声誉卓著。

卢见曾不仅才华横溢,更以体恤百姓疾苦著称。每到一地任职,他都致力于造福一方。在任永平知府期间,他带领官民筑坝阻水,解除了洋河对抚宁城的威胁。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时,他筹金开挖修浚城周围河池,免除了水患之患,并修建了红桥二十四景及金焦桥观。乾隆春,卢见曾在红桥举行“修褉”活动,众多文人学士应邀参加,期间饮酒赋诗,参观游览,好不惬意。

吴敬梓(1701-1754),清代著名小说家,与卢见曾交情深厚。吴敬梓家族为地方世族,他出生在官宦家庭。父亲吴霖起为官清廉正直,在教育职位上做出很多贡献。但吴敬梓的人生并不顺利,父亲去世后,他经历了家族纷争和妻子陶氏的离世,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了新的认识。他来到金陵漂泊谋生,因不擅治生而生活困顿。但吴敬梓胸怀豁达,尤落拓纵酒,才识过人。

卢见曾与吴敬梓交往甚笃。卢见曾在两任两淮盐运使期间都曾热情款待吴敬梓。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的面世也得到了卢见曾的倾力相助。卢见曾不仅在吴敬梓困难时仗义相助,还出资为他办理了丧事并选墓地安葬他。

巍巍清凉山见证了他们的深厚友谊,他们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德州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现在只需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即可随时了解德州最新动态和故事。


参商的典故少于100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