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锂电铜箔概述及分类
· 锂电铜箔是锂离子电池铜箔的简称,作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材料,是铜原料用电解法生产并经过表面处理的金属铜箔。
· 根据厚度不同,锂电铜箔可分为薄铜箔、超薄铜箔和极薄铜箔。由于新能源汽车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较高,动力电池倾向于采用厚度较薄的超薄及极薄铜箔。
· 锂电铜箔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包括阴极铜、硫酸等金属及化工原材料,下游是锂离子电池,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
二、锂电铜箔的定价与成本
· 锂电铜箔的定价方式通常为原材料铜价格+加工费的模式,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传导能力。
· 锂电铜箔在锂电池成本占比不高,但对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锂电铜箔生产难度与壁垒
· 锂电铜箔生产工序可分为溶铜、生箔、后处理和分切四大工序,其中生箔是最重要的工序,决定成品铜箔大部分的性能。
· 锂电铜箔生产难度随着厚度的减少而增加,6微米及以下铜箔的生产技术存在代表性难点,包括硫酸铜溶液及添加剂的选型、工艺配方、操作方法、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控制等。
· 锂电铜箔项目投资强度高,建设及客户认证周期较长。由于包括生箔机在内的设备投资较大,锂电铜箔具有重资产的特征。
四、复流体的发展与应用
· 复流体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占锂电池成本的5%-10%,重量的10%-15%。
· 复流体采用“三明治”结构,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集流体材料。其结构为“金属-PET/PP-金属”,即中间一层基膜(为PET或者PP膜),上下各镀一层1μm左右的铜。
· 复流体的制备工艺包括“磁控溅射+水电镀”两步法、一步法、三步法等,其中两步法仍是当前主流。
· 多种制备工艺各有优劣势,综合成本占优的有望胜出。铜箔厂在选型制备工艺过程中,综合成本是重要考量,包括良率、效率、能耗和环保等因素。
· 复流体在走向量产过程中需解决加工工艺、高温循环、焊接、快充等多种问题。产业界针对复合铝箔/复合铜箔、PET/PP基膜等积极研究,取得良好进展。
五、总结与未来展望
· 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壁垒较高,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发展,市场前景可期。
· 复流体作为新型集流体材料,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但仍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和挑战。
·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优化,锂电铜箔和复流体有望在锂电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这些材料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