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位名叫的00后女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位拥有英国帝国理工本科和剑桥大学硕士的女孩,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进入上海动物园,成为动物们的专职照料者,人称“铲屎官”!她的经历一经网络传播,便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为何她会做出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如今,她已经在上海动物园工作了一年半。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为动物们准备下午茶。她表示:“这些零食是给动物们吃的,因为它们的糖分或水分含量很高。”她还笑着说:“以前我擅长的是洗碗,来了动物园后,我学会了如何精准地为动物切割饲料,这也提升了我的刀工。”
如今,她的刀工已经大有长进。除了准备下午茶,她每天还要混合50多公斤的干草和青草制作饲料,搬运高过头顶的竹叶,清扫5个笼舍。这位刚满25岁的姑娘,已经能够熟练地管理亚洲食草区的68头动物。
回想起初到动物园的日子,表示这份工作并非轻松简单。她说:“我刚来时的任务是照顾大象,大象的食量以及物都是重量级的,对于力气不大的我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
那么,这位名校毕业的女孩为何选择从事这样的工作呢?她坦然回答:“因为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她从小就对生物和动物充满兴趣,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兽医专业。她始终喜欢去动物园,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经验,找到一份与动物相关的工作。
2023年,在完成英国帝国理工和剑桥大学的学业后,回到国内。在短暂地工作于一家生物企业后,她看到了上海动物园的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应聘并成功被录取。
认为,虽然现实因素需要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是否有成长的空间,以及是否有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在上海动物园,她确实学到了很多。
上海动物园是一个科研单位,鼓励饲养员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并经常提供业务培训。这里的饲养工作更加专业和精细。事实上,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与动物园的工作紧密相连。尽管帝国理工、剑桥与饲养员之间看似存在反差,但这正是社会对职业的认知偏差。
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不一定要走传统的高薪、高端路线才算成功。她重视的是能够从事所爱的职业,持续学习,不被世俗定义。
而且,现代的动物园饲养员还有一个新名字——动物保育员。这一职业不仅负责动物的日常照料,还涉及饲养繁育、丰容、科研等多个方面。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专业知识、素养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像这样拥有海外名校背景的人选择进入上海动物园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在一线岗位轮岗半年,然后根据专长参与科研或文创项目。
本文记者:朱亦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