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半夜是否曾大声哭闹、惊叫,甚至大幅度动作挥舞,但在醒来后却仿佛一切未发生?今天,好眠师姜珮与你分享一个可能让父母感到但相对罕见的睡眠状态:夜惊(Night Terror)。
什么是夜惊?
夜惊不同于我们之前提到的浅眠时的躁动,反而是在孩子熟睡较深时发生。夜惊的特征是孩子似乎受到惊吓,伴随着大幅度动作,甚至发出尖叫。我曾看过一段临床影像,孩子们在夜惊时尖叫着,神情恐惧,仿佛身处异时空,对周围的亲人毫无感知。
当孩子真正醒来时,他们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毫无记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困惑。这就是夜惊的典型表现:难以唤醒、越安抚越焦躁、醒后困惑、隔天完全不记得、动作幅度比梦魇还要大。
夜惊的原因及易发人群
夜惊发生在熟睡期,是在向浅睡期转换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不正常转换,就会出现夜惊。这种夜惊与一般的噩梦不同,通常发生在上半夜,即入睡后的2-3小时。
夜惊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与家族遗传有关。最近我遇到一个三岁的夜惊案例,当提到家族遗传时,妈妈立刻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也有夜惊,甚至会梦游。家中如果有人患有异睡症(Parasomnia),孩子发生夜惊的概率也会较高。睡眠不足也是夜惊的触发因素之一。
如何区分夜惊和梦魇?
有时人们会将夜惊和梦魇混为一谈,但它们原理不同。夜惊发生在熟睡状态,而梦魇则发生在浅眠的快速动眼期。一个关键判断标准是孩子是否能回忆:如果能记得,则属于梦魇。
从年龄层面看,夜惊通常发生在三岁以上的孩子中,但也有少部分孩子在较小的年龄就会发生。夜惊的动作幅度通常比梦魇更大,因为梦魇发生在浅眠时期,肌肉相对较放松。据统计,男生发生夜惊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如何应对夜惊?
当孩子发生夜惊时,父母通常会立刻过去安抚,但这样的安抚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越安抚情况越糟。我们应该确保孩子不会伤害到自己,不需要过于紧张地抱住孩子。有时夜惊会伴随走动或手脚挥舞,孩子可能无法感知周围环境,因此环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建议家中保持安全睡眠环境,避免窗户、阶梯、易倒塌的家具或过高的床等可能的风险。
如果孩子的夜惊频繁发生且有规律,可以尝试在夜惊发生前唤醒孩子。这是一种临时应对方式,执行一到两周后可能会有所改善。“早睡”也是一个方法,因为夜惊的一个触发因素是睡眠不足,这可能意味着孩子的睡眠作息需要调整。虽然夜惊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困扰,但它并不是一种疾病,通常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善。你们家里有过夜惊的情况吗?孩子的状况又是如何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