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妆代工厂:产业链中的超人还是跟风的产物?
近年来,美妆代工厂在美妆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产业链中的超人”。从微博话题8元口红直播间卖129元引发的大量讨论中,可以看出网友们对美妆产品找代工厂的做法表示理解,并承认这是美妆行业内的半公开“秘密”。
在化妆品生产端,主要分为自主生产和外包生产两种模式。随着美妆供应链的成熟优化,在,大部分企业选择委托代工生产,其中分为OEM(代工生产)和ODM(贴牌生产)两种类型。
ODM模式下,原料、配方均由代工厂操刀,品牌商并不享有对配方、设计等的知识产权。不同品牌的产品容易出现趋同的现象。而OEM模式则更偏向“定制化”,品牌方挖掘用户需求,将需求提供给研发人员进行定制和实验,而不是直接照搬现有配方。OBM模式下,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随着世界领先的OEM/ODM企业在自建工厂,它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体系。对于新锐品牌而言,与这些企业合作收获颇丰。代工厂崛起的原因在于年轻人对平价美妆的需求,以及美妆市场结构的多元化等因素。
美妆消费品具有低单价、冲动型、高频快消的特征。为了在短时间内打造爆品,既要产品效果好、概念创新、外观独特,又要供应链跟得上爆发增长的订单。通过美妆代工厂,新锐小众品牌可以与国际大牌拥有相同的生产线,避免高昂的研发费用,迅速以高性价比的标签加持。
韩国科丝美诗、韩国科玛、意大利莹特丽等是“美妆ODM三大龙头”,它们与知名国际品牌有长期合作,并在核心品类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本土代工厂如诺斯贝尔、栋方·艾圣、雅纯等也是行业的重要力量。
代工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失去神秘感等。尤其是国货彩妆品牌,选择代工工厂的范围很小,导致每家产品质量、特征相差无几。一些缺乏产品力、不具备创新和设计能力的品牌商容易抄袭、模仿、照搬热销品类和产品,加剧了同品类竞争,压低了行业整体利润。
美妆代工厂的崛起虽然带来了品类和产品影响力的上升,但也意味着品牌端的弱势。站在品牌的角度,把控制研发、做好品控,把不擅长或利润薄的品类部分生产外包是合理的。如何从代工模式中建立产品壁垒、保持品牌的用户黏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OEM/ODM代工模式的成熟、市场需求的增长、消费的转变共同催生了国货美妆热潮。想要建设真正的品牌力,还需要完成产品和品牌的高度契合度,让品牌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美妆代工厂的角色究竟是如何的?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