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叔在某乎上看到一道非常有趣的提问,引发了他对古人取名方式的深思。问题中附带了一张图片,展示了一些名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蕴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这些名字都是典型的古代人名,带有明显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尽管这些名字看起来与现代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背后的寓意和深层含义是非常美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人究竟是如何取名的。
在古代,人们的命名方式与今天截然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名字是分开的四个部分,其中姓代表血缘关系,氏代表身份地位,名则代表具体的个人。字是名的补充和延伸。人们在取名时多会选择与生理特征、出生时的状况以及周围相关的事物为基础来命名,不求文雅,风格质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在看来比较“另类”的名字,例如普文公重耳、晋成公黑臀等。这些名字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观念来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汉之后,姓氏开始合流,名字的地位逐渐提升。人们开始注重字词的选择,追求寓意,寄托人生理想和抱负。例如韩安国、赵充国等名字都体现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而且在这一时期,除了表示排行的传统名称如伯仲叔季,还出现了元、长、次、幼、稚、少等字。人们在取字时还喜欢用彰显尊老、称谓、身份、德行的字词,如周瑜字公瑾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盛行黄老玄学和佛教,许多人的名字中都融入了这些元素。如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等人物名字中都含有明显的色彩。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人们喜欢用“之”字来取名如王羲之和他的七个儿子等。
隋唐时期随着大一统的来临人们的取名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立意喜欢用双字命名以组成一个能表达完整含义的词如武三思取自《论语》的“三思而后行”。同时这一时期的命名也体现了三教共存共荣的特点。另外唐朝人还喜欢用数字排行互相称呼尤其是友人之间大多以行第加相称如李白被称为李十二等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盛人们多取美德善行的名字而且喜欢用显老的字词来取名。这是因为社会风气崇尚尊老即使尚在壮年也常故作老气横秋之态以表达自己对成熟和年龄的重视。到了蒙元时期由于隔离的影响取名也受到了限制朱元璋及其家族的名字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朝建立后皇室按照五行取名的方式影响了民间字辈的流行。今天的文章就聊到这里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哦!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