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英语十二个月份及其缩写

英语十二个月份及其缩写

随着农历腊月即将来临,让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腊月一过便是年!”时间过得真快,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从小到大的我们,都知道过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实际上,“过年”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一年收获庆典,家人团聚、家族聚会、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更是辞旧迎新、祈福未来的重要日子。

腊月,就像编织筐篓的最后收口,是整个农历年度承上启下的关键月份。人们对这个月份有着特别的称呼——“腊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来历呢?是源于腊月的习俗还是腊肉的制作?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二。

首先说腊肉起源说:腊月在农历十二月之时,气候少云雨、干燥且多为西北风,最适宜制作风干腊味。这时的肉类不易变质,蚊虫也不多。因此人们也将此月称为“腊月”或“腊冬”。在《周礼》和《周易》中,也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也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即把肉类腌渍后风干。

再说腊祭起源说:“腊”实际上是“猎”的通假字,“腊祭”即猎祭,指的是猎取动物以祭祀先祖。在汉代的《风俗通义》中,就有这样的观点:“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物,以祭祀其先祖也。”在隋朝的《礼仪表》等其他古籍中也有相关的描述,都强调腊祭有新旧更替、辞旧迎新的含义,是对先祖的岁终大祭。

那么,是先有腊肉还是先有腊祭呢?实际上,“腊肉”的记载总是与“腊祭”紧密相连。多数人认为先有“腊祭”,因为在古代,人们敬畏自然,对祭神祈福非常重视。古人可能意外发现制作腊肉更易保存,所以也有了腊肉。从古籍《诗经》、《周易》和《周礼》的时间顺序看,《周易》最早,其次是《诗经》,最后是《周礼》,这也表明腊肉可能是先人早就发现了的。

腊月的祭祀意义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祈福。根据《礼记·郊特牲》等文献记载,“蜡祭”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主要目的是感恩天地诸神赐予的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并祈愿来年更加幸福和美好。其中明确祭祀的对象包括农耕始祖、水神、堤神等“八神”。

在《诗经》中也描述了豳地的老百姓准备腊祭和相关活动的内容,如酿酒、生火、熏走老鼠、清扫垃圾等。腊月不仅是总结一年收获的时刻,更是家人团聚、友人相会、辞旧迎新的时刻,祈求来年更大的成就、收获和家人安康、阖家幸福。


英语十二个月份及其缩写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