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熊侣登基。这位年轻的君王看似沉迷于酒中,整日游乐于云梦泽,夜晚则醉卧章华台,长达三年不过问国政。朝中的大臣们向他奏报事务时,他要么沉浸在酣睡之中,要么就以嬉笑的态度回应:“楚国的土地如此广阔,何需我过分操劳?”
大臣们对此深感忧虑,其中伍举大夫冒着风险进谏:“臣听说南山有一只鸟,三年既不飞也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半倚在玉榻上,懒洋洋地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必将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则必定惊人!”说完后,他又饮下一杯,醉倒在怀中。
数月后,楚国遭遇大旱,百姓饿死遍野。苏从大夫抱定必死之心,闯入章华台,却见庄王正与宠妃嬉戏。他愤怒地喊道:“君王若再沉溺于声中,楚国必将!”庄王拔剑指着他的咽喉,质问:“我曾下令‘劝谏者死’,你敢我的命令?”
苏从大夫毫不犹豫地扯开衣襟,露出枯瘦的胸膛:“臣的死不足惜,只是担心楚国的百姓们死不瞑目!”在剑尖即将刺破肌肤的瞬间,庄王突然扔下剑大笑:“寡人等的就是你这样的血性忠臣!”
原来,楚庄王当初因兵变而登基,在即位之前曾被各路权臣掌控,几乎丧命。登基后,他既要应对外部强敌晋国的威胁,又要应对国内若敖氏家族等权臣的挑战。这使得他只能选择隐忍不发,等待合适的时机。
表面上看似无所作为,其实他正在密切关注楚国权臣的动态以及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他在暗地里选拔贤臣,稳固自己的根基。
三年后,楚庄王抓住时机铲除权臣、重用孙叔敖等能臣、消灭庸国、进攻陆浑之戎。《史记》记载:“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周定王听后心惊胆战,急忙派遣王孙满应对。庄王借此展现出其雄心壮志,虽未夺取九鼎,却震撼了中原的诸侯国——那只曾经的“醉鸟”,如今已翱翔于长空的苍鹰!
这段历史被记录在《韩非子·喻老》中:“楚庄王三年,不发布命令,不治理政事……右司马坐在国王身旁隐晦地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国王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更长;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心的动向。虽然它没有飞翔,但一旦飞翔必定直冲云霄;虽然它没有鸣叫,但一旦鸣叫必定惊人。’”这段故事不仅赞美了厚积薄发的智慧,也警示人们锋芒过露可能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