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
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作为一名大学期间学习对外汉语、从事汉语教育的语文老师,我对普通话的推广有着深刻的个人见解。
各地的方言各具特色,如清远地区的白话(粤语)、英德和连南等地的客家话等。在方言的环境下,自家人之间的交流倍感亲切,天南地北的话题都能聊。对于那些不懂方言的人来说,听到旁人用方言交流时却可能感到困惑和尴尬,甚至无法理解,从而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和话题的延续。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交流以及的融合和的发展。
回忆起我高中时期,地理老师虽然学识渊博,但由于不太擅长普通话,常常使用粤语授课。当时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清远本地,但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同学对此感到困惑。他虽在广东多年,但对粤语并不精通,或许在听地理老师的课程时会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教师都需要掌握普通话,并考取相应的普通话。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更是要达到二甲以上(87分以上),这无疑是的进步。对于我个人而言,考取普通话的经历可谓曲折。我曾连续三年努力备考,但分数始终未能达到87分。为了克服方言带来的语音问题,我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在图书馆门口大声阅读、练习发音等。最终,在清远的考试中,我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这离不开自己的坚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也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每个人都能讲好普通话。
如今,我出国教授汉语和普通话,传播文化。尽管已经身为汉语教师,我仍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感到自卑,担心自己的发音带有广东的腔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接受指正、改正发音,并取得了不少进步。回国后跟北京的朋友聊天时,他们甚至很难听出我来自广东,这或许是因为我常年讲普通话并持续学习的结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讲普通话了。这是因为普通话动画片和歌曲的推广、学前教育的普及等原因,幼儿园的老师与孩子相处时也使用普通话。许多以粤语为母语的广东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也用普通话交流。
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以及、社会的推动,我相信普通话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最终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
作者为广东清远的一名教师,本文由南方周末App的“hi,南周”栏目发表,如有投稿意向,。
投稿人:黄洁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