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爱耳日
“聆听世界,拥抱沟通”
耳朵是我们感受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共同关注听力健康,提高耳部疾病的预防意识。据统计,我国听力障碍人群已超过两亿,其中约七千万人为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六十岁以上的听障更是高达一亿一千三百万。
听力下降并非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年轻由于不良的用耳习惯,同样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今天,我们的眼耳鼻喉科医生将带领大家科学认识听力下降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无声的危机:听力下降的危害
听力是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纽带,但很多人对听力损伤的早期信号并不敏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警惕:听不清他人说话,频繁要求重复;接电话时需要调高音量;在嘈杂环境中如餐厅辨音困难;耳内持续出现蝉鸣、嗡嗡等声音。忽视这些信号可能导致语言能力退化、社交孤立,甚至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如阿尔茨海默病。
二、导致听力下降的五大常见原因
1. 噪音损伤:长期于85分贝以上的环境或长时间使用耳机,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感音性耳聋。
2. 耳部疾病:中耳炎、耳硬化症、耳道栓塞等疾病可能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
3. 物毒性:部分抗生素、化疗物可能损害耳蜗或听。
4. 衰老退化:约三分之一的60岁以上人群存在老年性耳聋。
5. 突发性耳聋:压力大、熬夜、病毒感染等可能诱发突发性听力下降。
三、科学护耳,预防为主
1. 避免噪音伤害: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时长不超过60分钟。在嘈杂环境中佩戴降噪耳塞或头戴式耳机。
2. 正确清洁耳道:避免使用掏耳,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耳垢具有自洁功能,如出现栓塞,应寻求专业医生处理。
3. 警惕耳毒性物:服用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医生。
4. 定期检查听力: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音乐从业者需缩短检查间隔。
四、如何应对听力下降?
1. 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传导性耳聋如中耳炎可通过物或手术改善,感音性耳聋则需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重建听力。
2. 科学验配助听器: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个性化调试,盲目网购可能加重损伤。佩戴后需定期复查,适应环境声音。
3. 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重度及以上感音性耳聋患者,通过电极刺激听传递信号,儿童越早植入越有利于语言功能发育。
五、全国爱耳日倡议
值此全国爱耳日之际,我们呼吁大家关注听力健康,它是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倡议大家减少耳机使用时间,关注家人听力状况,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出现耳部不适时,及时就医,切勿延误。让我们共同守护每一缕声音,拥抱世界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