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英特尔CPU采用了性能核心(P-CORE)和能效核心(E-CORE)的混合架构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P-CORE和E-CORE,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实际应用中如何展现其优势呢?
根据英特尔官方的解释,P-CORE也称为性能核心,主要负责强化单线程处理能力,无论是游戏还是生产力创作都能提供超强的性能。而E-CORE则是能效核心,主要加强多线程处理能力,能够应对大吞吐量负载,并针对后台应用进行优化。
究竟何为P-Core与E-Core?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在英特尔的CPU架构中,P-Core是芯片上最强大的核心。这些核心消耗的能量较多,以最高的时钟速度运行,承担芯片中的大部分繁重工作。在英特尔的第12代和第13代CPU中,P-Core基于Golden Cove微架构,继承了第11代Rocket Lake芯片中的Cypress Cove核心。
在实际应用中,P-Core主要负责处理较重的任务,如游戏、图形渲染、3D建模等。值得一提的是,P-Core提供超线程技术,这意味着每个内核都可以处理两个线程,以更好地应对繁重的数据任务。
相较之下,E-Cores比P-Cores更小、更弱,但消耗的功率也更少。它们的重点是实现每瓦的最佳性能。E-Core在混合架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P-Core协同工作,处理多核工作负载和其他后台任务,使P-Core能够专注于处理更重要的工作负载。
在游戏场景中,P核可以专注于游戏本身,而E核则负责处理直播等后台任务,从而提高并行效率和整体能效。而在内容创作领域,设计师需要处理大量的图像、视频和模型数据,同时还要处理多个任务,这对单线程和多线程的性能都有极高的要求。
不必担心E核的性能问题。英特尔的数据显示,在某些情况下,E核的性能甚至可以与主流核心相媲美。为了证明混合架构在内容创作方面的提升,英特尔进行了现场演示。在Adobe Premiere Pro导出4K视频剪辑、打开Adobe Lightroom导入大量照片等测试中,配备最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电脑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特别是在内容创作软件中,相较于上一代产品,i9-12900K的性能提升幅度非常大,典型应用至少提升了36%。After Effects Pulse测试成绩甚至翻了一番。这表明第12代和第13代酷睿将成为设计师的绝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