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初读张俞的《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会觉得语言直白,情节也略显俗套,似乎只是在描绘一个蚕妇的辛酸。然而,当你深入了解背景,特别是考虑到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阶级分化严重,统治者及上层阶级沉迷于奢华生活,而底层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背景下时,你就会立刻体会到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震撼力。
诗中的蚕妇,辛勤劳作,养出了华丽的丝绸,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罗绮,反而因生活所迫而落泪。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惨遭遇,更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供养着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自己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诗人通过这个具体的、生动的场景,巧妙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矛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批判。这种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堪称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