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葛根的那些事儿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葛根这一植物,它的葛粉因其美味及诸多功效在我国备受欢迎。但在某个地方,它却成为了被大量清除的对象,当地甚至不惜投入重资来消除它的影响。究竟为何这种植物在我国受到追捧而在其他地方却遭遇了排斥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葛根的基本信息。我们常说的葛根实际上是葛藤的根部,由于其根系发达,能够长到如成年人手臂般粗壮,因此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葛根的藤蔓偏爱阴凉的山沟和潮湿的地方,常见于我国的四川、贵州等地。虽然葛根生长时间长,但真正有价值的葛根通常在生长2到3年后便易于采挖且出粉率最高。
这种亚洲本土的植物是如何进入其他地方的呢?这还要从一场国际博览会说起。在1876年的费城博览会上,日本带去了一盆盛开的葛根藤花。因其花朵带有淡淡的紫色,如紫萝藤般高贵华丽,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这种葛根藤被引入到了当地。人们并不知道这一决定将为日后带来极大的困扰。
刚开始,人们对葛藤充满喜爱,经常将其种植在庭院和花园中。由于葛藤价格便宜,很快便在市场上普及开来,甚至被引进到林业局种植在路面进行装饰。人们的热情很快消退,葛藤被随意丢弃在野外,没有人愿意处理这种不起眼的植物。
结果,葛藤在当地迅速泛滥成灾。由于其根系发达且在新环境中生长旺盛,葛藤很快便蔓延开来。即便人们尝试清除,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旦停止治理,它们又会重新蔓延。多年来,为了治理葛藤的入侵,已经投入了巨额经费,但仍然无法彻底清除。
那么为什么我国对葛根有着如此深厚的“执念”呢?这还要追溯至古代。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食用葛根的习惯。在《神农本经》和《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葛根功效的记载。而在现代,《国典》更是详细阐述了葛粉的功效,如解酒毒、缓解眩晕头痛等,使其有了“亚洲人参”的美誉。
这些描述刺激了国人对于葛根的消费,许多人纷纷到深山老林寻找葛藤,并将其制作成葛粉出售。由于葛根的出粉率可观,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许多商家开始专门种植葛根。市场和种植业的相互促进,使得葛根产业在我国市场日益兴盛。
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葛粉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块状或颗粒状的葛粉,对于过于精细的葛粉粉末要谨慎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