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事。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虽然忙于治理国家、指挥军事,但仍然坚持学习,常常是手里拿着书卷,不舍得放下。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期间,事务繁杂,但他从未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使在行军作战的间隙,或者在处理政务的繁忙时刻,他也会找时间阅读书籍,充实自己。据说,他有时甚至在睡觉时手里也拿着书卷,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阅读,甚至在灯下看得更起劲。
正是因为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诸葛亮才能够在三国乱世中运筹帷幄,屡建奇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后人。
因此,“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总是拿着书卷,不舍得放下。它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也鼓励人们要像诸葛亮一样,无论多忙都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