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成语“洛阳纸贵”,除了人们广为熟知的左思作品《三都赋》被争相传抄导致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故事外,背后其实还有一位医学和文学领域的大家——皇甫谧的推动。皇甫谧的影响力在当时士人朋友圈中极为广泛。尽管左思的《三都赋》初问世时并未引起关注,但在皇甫谧为其作序并大力推荐后,该作品声名鹊起,引发了洛阳纸贵的盛况。
皇甫谧(公元215年至282年),字士安,号玄晏先生,是西晋时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他出身于东汉大族,其家族世代为官,曾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名将皇甫嵩。皇甫谧早年生活优渥,但青年时期曾不羁,不好学。家道中落后,他开始亲自耕作,同时带着务农。尽管他拒绝了的赐官,但始终致力于读书和著述,沉浸在典籍之中,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被人称为“书淫”。
尽管他的治学方向主要是文学和历史,但人们提到皇甫谧时,总会联想到他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这部作品的诞生与皇甫谧个人的健康经历密切相关。他在30岁之前身体状况良好,但33岁时开始受到疾病的困扰,患的是中医中的风痹症。为了缓解痛苦,他从45岁开始服用寒食散。这种物在魏晋时期备受文人追捧,但其副作用极大,长期服用的后果十分严重。皇甫谧亲身经历了服石的痛苦,因此他深感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开始钻研医学。
在亲受服石之害的困境中,皇甫谧开始研读医书并致力于搜求古典医籍。他发现了当时针灸学方面的混乱状况,于是决定整理先秦至魏晋的针灸学资料。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他编纂出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这部书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并将《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收录其中。《针灸甲乙经》被视为晋代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从事针灸研究者的必读专著和临床必备指南。
皇甫谧虽非专业医者出生,进入医学领域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但他的跨界之作《针灸甲乙经》却使他成为医学发展的上的一名重要人物。该书的编纂凸显了皇甫谧对于医学研究的坚定和深厚的文史功底。而他在文史领域的成就同样卓越,他的著作清单包括了许多诗、赋、论难等作品,以及《帝王世纪》、《年历》等重要著作。在学术界的诸多领域中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研究和著述才华。正是因为这样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使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