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作曲家周龙的乐队协奏曲《山海经》,在近期由上海交响乐团在世界首演,此次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水蓝执棒。周龙作为首位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华裔作曲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的精髓。在《山海经》中,周龙打破了传统神话故事的表现框架,以的“山脉系”作为创作主线,融合了千百年来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谱写了一曲多元文化的史诗。
周龙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他与谭盾、叶小纲、陈其钢等同学一起度过了宝贵的时光。毕业后,他与妻子陈怡一同前往深造,面临过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努力,周龙逐渐适应并找到了自己的音乐方向。他的第一部无调性作品《无极》与国内的《空谷流水》风格迥异,展现了他音乐创作的多元性和创新精神。
在探索的过程中,周龙意识到音乐传统并不是束缚,而是他音乐创作的根基和文化标签。他的作品逐渐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崭露头角,最终凭借歌剧《白蛇传》荣获普利策音乐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华裔作曲家。
歌剧《白蛇传》融合了西方的音乐架构和戏曲元素,其中的间奏曲采用了无伴奏童声演唱古诗词的方式,展现了独特的异国情调。周龙表示,《白蛇传》的异国情调正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
对于首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周龙来说,《山海经》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将交响乐团每个声部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乐团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妻子陈怡作为他作品的第一个听众,经常提供宝贵的意见。在《山海经》的创作过程中,陈怡的建议对周龙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海经》如同一张音乐的地图,在观众面前缓缓展开,各个部分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情。周龙巧妙地将中族元素融入作品中,即使不使用传统乐器,作品依然充满色彩。他强调,创作风格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旋律手法、配器方法、演奏技法来体现文化精神。
除了《山海经》,周龙的清唱剧《铁汉金钉》也即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这部作品追溯了1.2万名华工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历史,旨在铭记劳工在这段历史中的贡献。
周龙的音乐创作既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又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和独特理解。《山海经》作为他的最新作品,无疑再次证明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施晨露/文 蒋迪雯/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