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经济的基础,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这些产业往往与“劳动密集、高耗能、低附加值”等标签紧密相连。如今,面对时代的变迁,传统产业如何撕掉身上的“传统”标签,向新而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呢?
走进浙江省,一个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记者感受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烈脉搏。在这里,纺织业一直是优势产业,形成了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传统的纺织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变得不再“传统”。
在浙工厂里,记者看到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场景。销售部门的工位大多空着,员工们正忙于奔波于各地接订单。企业总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统的纺织企业正在求变,寻求技术的升级和转型。
以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他们研发的无水印染机解决了纺织印染行业中污水排放的难题。这座四层楼的厂房见证了丝绸厂如何一步步撕掉“传统”的标签。从传统的丝绸印染流程到最新的无水印染机,占地面积大大减少,效率却大大提高。
不仅如此,企业自主设计的大模型能为全世界每个人设计不重样的丝巾,基因改良的蚕宝宝能吐出彩色的蚕丝。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正在让传统丝绸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人工智能、科技赋能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力量正在快速成长。
在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中,不少科技公司与传统产业深度绑定,助力传统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新锐科技力量如人工智能等在纺织领域快速成长,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效率和成本降低。
集群协同发展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在柯桥,传统纺织产业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向新”,通过共享工程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解决企业升级中的难题。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显示出传统产业的勃勃生机。各地也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密集措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通过技术赋能、绿色转型、集群协同和制度创新,传统产业的潜能正在不断激发。这些产业正在撕掉身上的标签,向创新前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传统产业焕发出的新面貌和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