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道源远流长,被分为四大流派,其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各自独特的特色。贵族茶道强调夸示富贵,雅士茶道则更追求艺术欣赏,禅宗茶道侧重于参禅悟道,而世俗茶道则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享乐人生。
(一)贵族茶道
贵族茶道源自贡茶制度,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等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群常常借助茶叶来炫耀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这种茶道流派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潮闽工夫茶。历史上,巴蜀之地的茶叶被最早列为贡品,这一传统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同时也抬高了茶叶的身价。一旦进入宫廷,茶叶便失去了其质朴的品格。贵族们追求精细、高贵的茶艺,注重“条”与“真水”,甚至连皇帝都参与其中。他们追求高品位,不惜耗费大量财力和物力,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二)雅士茶道
雅士茶道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精细感受和文化演绎。他们是最早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的人群,通过品茶助文思,体会茶之神韵。他们的茶艺精湛,品味高尚,创立了雅士茶道。自唐代以来,著名文人多有嗜茶者,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他们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受,并传播茶艺文化。雅士茶道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人主要是古代知识分子,他们的品茗之趣、茶助诗兴、以茶会友等行为体现了雅士茶道的精髓。
(三)禅宗茶道
禅宗茶道源于僧人饮茶的历史。因茶有利于丛林修持,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茶产业的发展和茶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僧侣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具有通夜不眠、帮助消化、抑制等功效。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西湖龙井、铁观音、普陀佛茶等。僧侣种茶名山,培植名茶,为茶道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世俗茶道
茶既是雅物也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后,茶在不同的场合带有不同的气息。在、江湖、商场、社区、家庭等各个场合,茶都带有相应场合的气息。这便是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小茶馆和袋泡荼的普及,饮茶的富贵风雅逐渐褪色。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人在,茶道在,但茶道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现在,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将继续演变并适应大众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