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责任心令人钦佩。
家人说,夜深了该休息了。他们却坚持要再确认一遍明天的汇报材料,确保万无一失。同事邀请吃午饭,他们却选择留在办公室,因为老板下午有重要客户要见,需要提前准备文件。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总是很受欢迎。
人人都喜欢与有责任心的人共事,他们是最可靠的搭档,最坚实的后盾。过度的责任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那些真正懂得驾驭责任感的人,在职场中总能游刃有余。他们知道责任的界限,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拒绝额外的要求,不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自我攻击。
无法驾驭责任感的人,最终可能会活成易碎品。就像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的深海晶,因为过于负责而承担了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工作量。她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充当老板的秘书、销售,甚至替同事解决麻烦。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赞赏,反而被视为理所当然。最终,因为替同事收拾烂摊子而耽误了老板的工作,受到了严厉的斥责。这种过度负责的职场生活,其实是一种自我消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载力限额,超出这个限额,必然无法承受。我们可以关心同事,提供帮助,但前提是保证自己的精力尚有余地。我们要学会剥离过度的责任感,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归还给其他人。毕竟,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过度的责任心往往源于对失败结果的恐惧。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员工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承担重要任务,而另一位能力不如她的同事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最终,这位同事通过积极请教和努力学习,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老板的认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责任心只会为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而真正的负责任是担得起结果、稳得住心绪、稳扎稳打地开拓困局。
为了提升职场“幸福力”,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责任感。如同心理学上的“食盐效应”,为人处事需要恰到好处。缺乏责任感会伤害他人,而责任感过剩则会重创自己。我们应该保持合理的责任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试图“拯救”他人的命运,同时用成长的心态对待每一项工作。
真正的责任感是心有所向、目标清晰、对得起结果、不辜负自己;是不卑不亢、界限分明、拎得清事情、看得清自己。愿我们都能摆脱内耗、轻装上阵,红红火火地工作、风生水起地搞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