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知道尼采有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以我观察,很多时候是“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打死你”。不信吗?请那些辛辛苦苦奋斗多年却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们举下手;那些不懈追求爱情却未能得到回应的情感执着者举下手;那些付出辛勤努力却未能升职的劳动者举下手。还有那些在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怀疑自己的朋友们,也请举下手。
从上学到上班,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做什么都一帆风顺。他们走进考场仿佛就已经拥有了答案,发言总能赢得满堂彩,做项目就像是在表演已经写好的剧本。尽管我们羡慕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但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公平。
篮球巨星科比曾激励我们说:“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吗?”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我想说:“你知道凌晨两点钟的打印机是什么样吗?”因为并不是所有灰暗的人生都是因为懒惰,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家庭背景。这个想法在我小时候就已经萌发,直到最近读了《刻意练习》才得到证实。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天才背后的父亲们是如何做的。《刻意练习》中描述了三种类型的父亲:
第一种是教练型父亲。以莫扎特为例,他在父亲的严格教育和训练下,6岁就开始欧洲巡回演出,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一生创作了600多部高水平作品。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不得志的音乐教师,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并且自己编写了教材,对莫扎特进行了严格的音乐训练。
第二种是迷之自信型父亲。有些父亲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甚至会选择特定的领域进行培养。拉斯洛·波尔就是这样的父亲。他的三个女儿在国际象棋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其中朱迪特更是成为国际象棋界的传奇人物。尽管拉斯洛夫妇并不是国际象棋专业人士,但他们坚信孩子们的潜能,并设计了四个步骤的训练计划来培养孩子们。
这些父亲们的做法为我们揭示了成功背后的秘密:除了天赋,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已经站在山顶的人,更要学习他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我们也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成为天才,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让我们借鉴这些父亲们的经验,为我们的孩子或者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