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释:
杜甫曾言:“射人马。”其中的“马”字,源于象形,描绘的是一匹真实生动的马。在甲骨文①中,马头朝上,背朝右,尾朝下,形象生动。金文②的描绘与甲骨文相似,可以清晰地看到马颈上的鬃毛。小篆③则与金文相近,但已经不太像马的样子了。到了楷书④阶段,已经看不出马的具体形态。因其笔画繁复,为便于书写,产生了简化字⑤,仅有三笔。
在古书中,“马”字应用广泛,需要我们仔细辨别。《礼记·投壶》中的“为胜者立马”,这里的“马”并非指真实的马,而是作为“码”的通假字,意为古代计算时所用的“”。
成语“马首是瞻”中的“瞻”字表示“看”。将其解读为“只看马头”并不准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叫后驾车出发,看马的头部朝向哪里,以决定行动的方向。“马首是瞻”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听从某人的指挥或追随某人。
“马”字不仅是汉字部首之一,而且由它所组成的字大多与马或牲口有关,如驾驭的“驭”、小马的“驹”、驾车的“驾”、骄傲的“骄”、以及驴和骡等字。
扩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