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废弃电子零部件回收、废旧电脑手机转卖的业务随处可见,但人们却忽视了其中隐藏的数据安全隐患。即使通过一键删除或恢复出厂设置,仍然有可能存在隐私的风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电商平台都提供恢复手机、电脑数据的服务。据相关店铺描述,通过其服务可以恢复包括短信、照片、通讯录、通话记录等在内的多种数据,价格则因服务内容而异。
为何删除或恢复出厂设置后,电子产品中的数据仍然可以恢复呢?原因在于,恢复出厂设置主要是恢复到出厂时的默认状态,而之前保存的参数设置会被删除。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一定会覆盖到手机的全部存储空间,部分数据依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这是因为操作系统中的删除和格式化命令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清除,实际上只是将数据的位置标记为空白,而数据本身仍然存在于手机或硬盘中。这就好比一本书,删除只是删除了目录,但书的内容还在。
相比之下,通过废弃电子产品盗取数据的门槛相对较低。相较于网络入侵的高门槛,入侵者只需要掌握数据恢复技术,就能轻松从废弃的手机或硬盘中恢复数据。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例,专家指出只需开发相应的数据恢复系统工具,即可轻松恢复手机或硬盘中的存储数据。二手手机商有可能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恢复手机之前的全部数据。
尽管家家户户都有闲置的废旧手机和电脑,但由于担心个人信息等原因,大多数人不愿意将其进行回收。数据显示,电子产品的回收率普遍偏低,以手机为例,回收率甚至不足2%。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加重了环境污染。据相关报告指出,一颗废弃的纽扣电池就能污染近60万升水资源。
废弃电子产品中也蕴藏着巨大的金属资源。专家指出,通过回收废弃电子产品可以获得大量的金属原料,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原生矿石的开采,还能减少碳排放。据估计,若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率,包括黄金在内的回收金属总价值将非常巨大。
那么如何消除公众对隐私的顾虑,让废弃电子产品获得重生呢?专家建议采用一些不可逆的数据销毁方式。目前常规有效的数据销毁方式是数据覆盖法,即使用无关紧要的数据多次存满磁盘再删除,覆盖掉原先被删除的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磁场和高温等物理摧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