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及其他传统节日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XXX班
授课教师:XXX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一定数量的生字,如“牧、兄”等。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重难点:
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画面感兴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诗中情感,体会节日习俗背后的美好期盼。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展示节日场景和诗歌背景。
2.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人们过节的场景,引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介绍作者王维及重阳节起源。
二、解读诗题,整体感知
1. 朗读古诗,听范读后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2. 介绍作者王维,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意。
三、学习字词,理解诗意
1. 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牧、兄、独、异、佳等,重点指导“兄”、“独”、“异”的字形和字义。
2. 结合注释和资料,自学古诗,了解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即重阳节家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四、感悟诗情,体会风俗
1. 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在繁华的长安城感到孤独?联系诗人的背景和心境进行分析。 2. 通过讨论和想象,了解诗人是如何知道家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 3. 介绍现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对比古今节日风俗的异同。 4. 积累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乞巧》、《寒食》、《十五夜望月》等。 课后作业: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完成分层作业。 授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了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也学习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节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