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已经在一篇文章中初步探讨了对联与格律诗对仗联的关系。但仍有人认为讲解不够详尽,鉴于此,我会以实际例子再次阐述二者的区别。
以今年11月份一位网友在网上征集的对句为例:“滴雨也思归大海”。这一出句无论是内容还是寓意都极为出色。许多网友在帖子后面也对出了许多精彩的对句。我当时的下联是:“片霞更望染高山”。自我感觉这个对句还算不错。类似这样的出句,还有许多优秀的对句,例如:“盏灯犹望照通途”,“朵云更想衬蓝天”,“寸心亦可报春晖”,“孤星还望点长空”等等。每一个对句在满足宽泛的要求下,都基本符合对联的规则。也就是说,对联的对句或出句有无数个可能性。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七律,把我自己对的一联作为颈联,感觉它在转句上非常合适。这首诗的颔联是:“平时性惰无佳句,终日身疲尽废篇。”承句也没有太大问题,承接得相当顺畅;转句更是将内容和意境提升到新的高度,转得十分合理。将这两联放在一起便是:
平时性惰无佳句,终日身疲尽废篇。
滴雨也思归大海,片霞更望染高山。
正是其中的“片霞更望染高山”一句,在律诗中却犯了至少两个禁忌。首先是“孤平”,其次是“挤韵”,如果不特别注意,是不容易发现的。
关于“孤平”,这句诗的平仄结构是: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二个字“霞”犯了孤平的禁忌。孤平也是能够补救的,只需将第三个字“仄”换成“平”,也就是把“更”换成“犹”或“还”就可以了。“片霞犹(还)望染高山”的平仄结构是: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就不犯孤平的禁忌了。至于韵律方面,”挤韵”,简单来说就是字音的紧凑导致诗句发音显得紧凑不畅顺。”片”与全诗的韵脚同属于八寒韵部,在律诗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出现,虽然在实际创作中有时难以避免但应尽量避免以保持诗歌的和谐流畅。总结来说对联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每个对联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格律诗的对仗联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格律与全诗内容紧密融合承转自然流畅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共同探讨和指正此文写于安徽芜湖的十二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