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彩妆大战愈演愈烈,预售已近半程。与初期预售的激烈竞争相比,品牌间的较量已经进入持久阶段。
CBNData消费站密切关注双11彩妆市场变化发现,今年国货品牌在彩妆赛道上遭遇不小挑战。与往年双11国货品牌独领的局面不同,今年国际品牌牢牢占据了彩妆赛道头部位置。截至10月25日,彩妆预售榜前十名中,国货品牌的数量锐减至仅两席,且排名边缘化。
回顾2018年,黑马完美日记的出现让国际彩妆巨头倍感压力。今年双11战况表明,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品牌凭借爆品策略和自我直播的力量重新夺回了市场的主导地位。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在预售期间持续领跑,而爆品对品牌销售额的贡献也极为显著。
与此国货彩妆品牌也在寻求突破。他们集中推出新品,通过押注爆品和发力自我直播等方式试图夺回市场份额。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品牌选择推出新品,并基本在原有爆款基础上迭代色号或质地,以吸引消费者。这种策略对品牌销售额的贡献度非常高。
与国货品牌的激烈竞争相比,国际品牌在发力头部主播间的也注重自我直播的效能。国际品牌在自播间的观看量普遍高于国货品牌,甚至预售成绩排名第一的雅诗兰黛自播间观看量远超其他品牌。这表明发力自播已成为品牌更长远、稳定的出货渠道,并助力品牌积累消费者、强化品牌力。
除了新品策略和自我直播,国货彩妆品牌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例如,colorkey跳出唇妆领域,发力底妆推出新品,体现品牌在品类拓展上的决心。这种策略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总体来看,虽然国货彩妆品牌在双11期间面临挑战,但他们并未放弃寻找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推新逻辑还是自我直播的尝试,都是品牌在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持续发展的表现。
在明星品牌排位更迭的国货彩妆圈也有黑马涌现。例如,Blank Me作为专攻亚洲女性底妆的品牌,凭借小黑盒、小银盒两款气垫粉霜一度领跑双11国货彩妆榜。其定价高于许多国际品牌,但依旧能够说服消费者下单。这背后离不开品牌调性的包装以及针对亚洲肤质的研发卖点。对于品质考验度更高的底妆品类,国货彩妆仍需努力进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