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赋比兴各三个例子歌曲

赋比兴各三个例子歌曲

在柳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歌声如同其壮丽的山川大地一样,流淌在每一个角落,历经千年仍然不衰。

一代代歌者,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他们将不同流派、不同腔调、不同语言的山歌,从街头巷尾唱到乡村田野,从歌圩唱到都市繁华,甚至唱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不久前,在柳州举办的“鱼峰歌圩”活动中,来自异域的客人被山歌的魅力所吸引。其中,一位名叫林外的新西兰音乐创作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他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开启直播分享。他被深深吸引并尝试学唱山歌,虽然中文发音尚显生疏,但在直播间的评论区里却收获了大量的点赞。他表示,广西山歌的魅力让他沉浸其中,并计划将这里的山水人文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用音乐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留学生活动中,来自老挝的罗嘉春和来自的郭锦玲都对山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示,每当听到悠扬的山歌声,都让他们感到亲切并想起远方的家乡。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希望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留学生活。

柳州的山歌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959年就开始以彩调剧的形式传播《刘三姐》的故事。随后,电影《刘三姐》的推出更是让这一文化风靡海内外。广西山歌学会原会长覃祥周认为,《刘三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融合了山美、水美、人美、歌美的元素,具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如今,“云上歌圩”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年轻的山歌手们通过网络直播,将歌声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其中,苗族女孩韦莉莉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知名山歌手,她不仅在国内传播山歌文化,还与外国留学生进行山歌交流,展示柳州的风情。她说:“把山歌文化和旅游景点融入歌词,与外国留学生一起唱响山歌,是我们柳州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柳州的山歌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它不仅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首首山歌从泥土中生长出来,在山水间回荡,唱出了劳动的情感和生活,也唱出了柳州的魅力和活力。这种文化的力量穿越时空,奔向远方,将柳州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


赋比兴各三个例子歌曲

你可能也会喜欢...